
-
陈琪 薛静:从“疫苗”竞赛看国际秩序的变迁
作者:陈琪,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秘书长;薛静,清华大学bao10086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来源:27号学术空间;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2021年伊始,全世界关于新冠疫情的关注进入新的阶段。之前各国在病毒防控方面的成绩,毫无疑问已经有了定论。然而,由于疫情
8343
- 4
- 0
-
曾光:为什么我说“美国必须是新冠溯源工作重点中的重点”
来源: 科工力量 观察者网1月28日,世卫组织专家组正式开始在中国的新冠病毒溯源工作。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之下,新冠疫情的溯源工作意义究竟为何?如何看待对于疫情源自美国的这一猜想?新冠议题被特朗普政府高度政治化,美国自身疫情处理得千疮百孔,我们应该看待宣布退出世卫组织的美国?针对这些问题,观察者网特别采
34
- 1
- 2
-
Science最新:流行病大爆发期间政策与科学的共演化
来源: 集智俱乐部 原创 殷裔安、高见等 导语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学术界受到了诸多质疑,从流行病模型探究的专业能力到公共卫生领域的社会责任,民众总会发现科研实力与政策落地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实际上,2020年也是政学两界结合最为紧密的一年——至少在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确实如此。1月8日由美国西北大学的殷
17682
- 2
- 1
-
脑科学的未来:对7位神经科学家的访谈
哲学园以下文章来源于信睿周报 ,作者神经现实过去几十年,神经科学在生理、认知和疾病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激动人心的进展,但其在理论、技术和方法论方面也一直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期我们专访了7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神经科学家,从神经退行性疾病、语言、注意、大脑网络、睡眠和成像技术等话题出发,探讨他们对神经科学的担忧
11406
- 5
- 2
-
中国在这个领域历史性赶超美国,意味深长!
来源: 参考消息 原创 向洋法国主流媒体《费加罗报》3日报道了一则“大新闻”: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历史性地超过美国人!bao100862020年的人均预期寿命的官方数据尚未正式发布,《费加罗报》是通过一番推理得出这一结论的:2019年美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8.8岁,但由于受新冠肺炎大流行影响,据美国疾病控制和
66
- 1
- 1
-
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隐私保护
来源: IPP评论原创 国际视野中国情怀 科技是战胜疫情的利器。(图源:网络)作者:平洛皮·戈德伯格(Pinelopi Goldberg),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其研究领域包括发展学、产业组织学、国际贸易以及应用微观经济学。有的时候,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人类无论多
76
- 2
- 1
-
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美国白人的人均寿命近年为何连续下降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原创 蔡如鹏揭示出美国医疗体制弊端的根源即是什么力量导致医疗体制出现危机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和公共事务名誉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安妮·凯斯(女)与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和国际事务名誉教授安格斯·迪顿。自20世纪以来,死亡率稳定下降是现代国家经济与社会发
1776
- 1
- 1
-
《自然》评述2020疫情让科学研究彰显非凡
来源: 全球医生组织 原创 GlobalMD 新冠病毒感染检测 (源于《Nature》国际顶级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述评赞誉“2020年新冠疫情成就了科学研究非凡的一年”。新冠病毒在人群中感染范围之广和传播速度之快,是科学家们从未没有见到过的状况:从年初发现这种致命的新型病毒在全球范围爆发疫情,至
43
- 7
- 0
-
张文宏:中国有半年至1年的窗口期通过疫苗接种建立免疫优势
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原标题:张文宏:中国有半年至1年的窗口期通过疫苗接种建立免疫优势12月12日,张文宏在其认证微博上发表题为《全球启动疫苗接种计划,疫情控制关键节点何时出现?》的文章,bao1618如下:全球启动疫苗接种计划,疫情控制关键节点何时出现?2021年全球各国均会积极推动疫苗的接种,这几乎成为制约
1876
- 2
- 0
-
马超:媒介接触对传染病疫情不确定性感知的影响
来源: 新闻记者 原创 马超健康议题的不确定性不仅容易引发公众的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还会导致不必要的过度反应。这种不确定性感知在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格外明显。本文从“社会建构论”的认识论立场出发,搭建了一个由媒体关注、风险感知、情绪反应组成的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并利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高校学生的线上
11567
- 1
- 0